看世界,心远行 ——旅行分享交流会
看世界,心远行
——旅行分享交流会
旅行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挂在嘴边的词语。平日里往返于教学楼和家之间,两点一线的生活总会让人疲劳,而旅行就像是生活的调味,短暂离开常居的城市,去感受另一城市的风景。然而大多数时候,美好的旅行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脑海中渐渐褪色。如何让旅行的意义变得持久深刻?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些人,他们践行着一些特别的旅行,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充盈着一段又一段的旅程,也让一段又一段的美好旅程充盈着他们的人生,他们用实际行动重新定义了旅行的意义。
为丰富老师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增进大家的沟通交流,增强教师间的凝聚力,我校青年教师团支部于11月9日在科技楼2楼AI教室举办了主题为“看世界,心远行”的旅行分享交流会,活动期间,学校几位旅行达人将给大家做有意思、有文化、有趣味、有性格的旅行分享,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风采吧!
最先分享的是喜欢读历史和建筑类书籍的语文老师蒙越老师,跟随他的分享,我们一路从拉萨的自然风光赞叹到了山西的人文之美。
在那次骑行拉萨的旅程结束之前,他的出发是为了寻访人间胜迹,领略自然风光。为了此次骑行,他足足准备了一年。在骑行的路上,他感到“身体在地狱,但是眼睛却在天堂”。布达拉宫是藏族人们心中的圣地,也是值得我们一生必去的地方。当他终于完成这一趟跋涉的旅程到达终点,当他双脚跨下自信车,当他终于伫立在“离天最近的地方”,那一刻,胸中突然激荡起那句“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一向热衷于自然景观的他,在领略了西藏的无限风光过后,竟生出了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叹。自此之后,蒙老师便又一头扎进了探索人文景观背后的故事文化旅游之路。他的每一次旅程都是一次有文化的寻访之旅,或重走丝绸之路,或探寻河南帝陵,或寻访石窟寺,或考察河东古建。这一次分享,他就分享了最近的一次“寻访河东古建之旅”,这一次分享,我们跟着他的讲述重走了林徽因和梁思成等人的古建筑考查之路,先后去了太远晋祠、应县木塔和五台佛光寺,也跟着他的视角重新发现了古建筑的壮丽和辉煌以及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基因。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后来的旅程里,早已不再单枪匹马,而是有了爱人和孩子的陪伴。当看着他女儿小小的身影伫立在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建筑前时,一场今人与古人的神交在静静发生,一种越过代际文化传承在熠熠闪光!
第二个进行分享的是高三地理组的刘晓华老师。从刘老师的视角出发,旅行又变成了一场和天地、自然甚至自己的对话。作为一位资深的旅行爱好者,刘老师的足迹曾踏遍祖国大部分的山山水水。这一次分享,刘老师特意为大家选择了应时应景的“川西彩林寻色之旅”,跟随着她的分享,我们看到了奇幻的彩林,看到了绚烂的星空,看到了一刹即逝的日出,也看到了厚厚的云海和薄薄的晨雾。不喜欢走马观花,刘老师的旅行总是多了几分融入与沉浸,而她也因此收获了更多“原滋原味”的惊喜;喜欢热闹,刘老师的旅行也总有“臭味相投”的朋友相互陪伴,这也让他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旅行多了几分人情。刘老师的“深度旅行”,不仅是身体换一身行头出门,更重要的是,灵魂也换一种态度回家。在旅行中遇见地理,在陌生的环境里遇见全新的自己,刘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诗和远方都在路上!
第三位分享的是校团委的廖永华书记,一个“必须要旅行”的人。从带着爷爷去旅行,到自己一个人去旅行,足迹涉及国内国外很多城市,他曾追逐日出云海,也等候日照金山,曾徒步误入好像仙境一样的深山野林,也停靠在异国他乡长途车站的长椅上。而其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每一次说走就走的冲动,和每一次“机缘巧合”的意外。廖书记说,旅行不是传统的催命式的打卡,而是以充足的时间去感受一座城市的文化,或者享受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
最后,大家将旅行时带回来的纪念品、旅行照片或旅行故事,通过抽签进行交换分享,本次活动在这样和谐欢乐的氛围中结束了。通过本次分享会,各位老师相互交流,不仅增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增强教师间的凝聚力。生活不是为了赶路,而是为了感受路。而我们,将永葆激情,将热爱生活,将追寻远方,将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