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佳作欣赏——树影·鸽子·人
树影·鸽子·人
高2023届12班 管文煊 / 指导教师 刘俐
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种声势浩大的力量正慢慢腐蚀着老北京的胡同。历尽沧桑,历经岁月的老墙在咕噜冒着黑烟的推土机面前,什么也不是,只需推动控制杆,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仿佛都能一笔勾销。每每想到此,我就郁闷得胸堵,直到这么一本书出现,如一流清泉,不动声色地浸润了我的心灵,往后的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淡淡的,淡淡的古木香的味道。
《树影·鸽子·人》,一个平凡朴实的名字,没有那么多的风花雪月,却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受。这不正是老北京的样儿吗?参天的老树屹立在胡同的尽头,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里溜了过去,斑驳地洒在老人的棋盘上,此时一位老人中气十足地大喊:“将军!”一众看棋的老人家都大笑起来。可能是笑得太大声了,惊飞了停在电线杆上的鸽子,它们咕咕地抱怨着,盘旋了一会儿,又好奇地飞回来,再次立在了电线杆上,歪着头打量着胡同里的人来人往。
是的了,短短三个词语,却足够我想象出老胡同里的烟火气。到此时再翻开书,你定会被书中的景象惊喜得手舞足蹈,那是一幅幅用铅笔绘制的,饱含风味儿的胡同画作。北京胡同多数实然已经消失,然这本书中的写生画尚可见,画作以铅笔画之,且融水彩,摄影,木刻诸法于一张单薄的纸上,使无缘于胡同的人还能看上一眼,实乃不幸中的万幸,大幸也。
缔造幸运的人,叫做况晗。他画了三十年的胡同,磨了三十年的铅笔,只为保存一些故乡的记忆。胡同,是老北京人的家,是老北京的魂儿。况晗拿起铅笔把黑白造型练得栩栩如生,用写生的手法记下了北京的变化,记下了老胡同的曾经,留住了皇城脚下的历史。他的铅笔胡同向世人诉说着胡同里的老故事,满溢着风俗的芬芳,接地气,通人脉,勾起了无数老北京人的美好回忆。他用铅笔描绘出胡同的春夏秋冬,抚慰了千千万万颗怀念胡同、思念故土的心灵。品他的画能够穿越时空,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在胡同里度过的美好岁月。
那些时光牵引着漂泊的游子回到故乡,我们不妨设想,思念故土的人儿踏上回家的小路,却发现家乡早已不是记忆中那个温暖的模样。混泥土和钢筋,一点儿人情味都没有,冰冷至极。我们不免开始思考,是什么改变了它?我认为,是发展。
我们不可能阻碍经济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损失掉一些宝贵的东西。近年来,城乡一体化成了作家下笔的关键词,因为它刚好展现两个大的问题,一是新,二是旧。发展必然会带来改变,这便是新,例如人们的生活,建筑等。新的东西又必然会替代一部分旧的,例如高楼大厦取代了北京的胡同。人们总喜欢把感情寄托在故乡,你说,故乡变了,人的感情还能找到归宿吗?若在以前,这个疑问说不定能困惑我一辈子,但现在,读了这本书的我,能够明确说出答案,能。
在一次写生中,那些老宅子的主人看到况晗的画,再看看他们现在的房子,眼泪就出来了。人们被况晗的画打动,被画背后所蕴含的情怀打动,他们的情感终于有了寄托的地方,便是这一副又一副铅笔画出来的胡同,画作的艺术性再高,也不及历史的永恒。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希望有那么一个人,如况晗一般,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能守得内心一方净土,为那些找不到家的孩子,绘制出一个美丽的回忆,让那些孤独害怕的孩子,不至于郁郁终生。
寻梦环游
高2022届7班 蒲昱霖 / 指导教师 赵成平
死亡不是永久的告别,忘记才是。——《寻梦环游记》
有人说,人会经历三次死亡;第一次,是在身体机能停止运转的时候,在生理上宣告了死亡;第二次,是在别人来参加葬礼的时候,在社会中宣告了他的死亡,从此社会里不再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在世间再没有人记得他的时候,他才真正地消失了。
这让我了解了一个全新的“死亡”。在生活中一提到“死亡”这个词,我们都会感到沉重和恐惧。因为在大多数家庭中,父母都会对这个词闭口不谈,会觉得这不吉利,它预兆着不好。我们渐渐地对它充满恐惧。但在我们之后的人生中又会猝不及防地遇到。
然而在这部电影中,它却从另一个角度挖掘到了它充满爱的一面,讲述了全新的两层含义,第一就是“请记住身边的人”。第二则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大胆寻求梦想”。
电影中的主人公小男孩米格,在追梦的道路上,受到很多阻拦,最后误入了死后的世界,见证到了死后人们生活的一个全新世界,他开始在这个世界的旅途。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寻找歌神,见证了盛大的音乐会,也见到了原来在那个世界还有死亡......
看到亡灵猪皮哥,在现实世界中已经没有人再记得他的时候,身体渐渐散成无数光点并最终完消散,在这个亡灵之地也再没有了他的位置,真正地消失了;连在记忆中的生命也消散了,随它而去对这个人的念想也破碎了。
相见是因为思念,当思念没有了之后,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我们要珍惜美好的记忆,让自己所爱之人留在心中,在世间不消散,这样的死亡是不会让人恐惧的,因为有人爱你,念你,想你。
唯有记住,所爱之人才不会真的消失。所以在爱的记忆消失前,请记住曾经那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