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总是对自己感到不满意?

2022-06-15 16:11:17 68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走在路上,一有人看你,就会开始想是不是自己的衣服或发型很奇怪;

一次考试失败了,就会深深地觉得自己学习能力很糟糕;

有时在和朋友的聊天中没有被听见时,就开始怀疑自己不值得受到重视;

时而觉得自己不错,时而觉得自己很糟糕,对自己的感受总在好与不好之间来回波动……

如果你总是有以上这些情况的话,那你可能对自己的认同感比较低。

什么是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首先提出来的一个心理学概念,也被称为“自我的同一性”,可以理解为:你知道自己是谁,并且对所认知的自己,抱有一种持续的、稳定的认同感。

 

自我认同感来自于哪里:

自我认同感来自于被认可感,最初是在和父母的关系里形成的。如果从小经常被父母认可与喜欢,就会从内心里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和容易被他人喜欢的,而具有较高的自我认同感,内心自信,有安全感,在人际关系、学习或工作中积极主动,更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对未来有信心。如果从小被父母否定和厌弃,则会缺乏自我认同感。

 

自我认同感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当我们没有建立起自我认同感的时候,我们总是用一个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期待得到别人的认同:

“我希望我的成绩超过我的努力,否则大家会认为我不够聪明。”

“我避免与同学或朋友发生不愉快,不被喜欢说明我是个糟糕的人。”

“我希望在每一次竞争中都取得胜利,任何一次失败都说明我不够好。”

……

我们就像在写一张考卷,力求让每一个人都对我们感到满意,努力向别人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心理学将这个现象称作“投射性认同”,简单来说,就是把外界环境对你的影响和评价内化为你的自我认知的过程。这只隐形的手,推动着我们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但每当我们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又在内心评判着自己:“我还不够好”、“我不值得”。

尤其自我认同感低的人特别害怕“得罪”别人,害怕关系“断裂”,害怕被别人否定和指责,越是那些重要的人,他们越是小心翼翼地维系,因为任何一个人的否定,都可能把他们小心建构起来的“自信”大厦摧毁,让他们瞬间被打回原形,满盘皆输。

这种矛盾的、不稳定的、时好时坏的状态,就像内心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有着小小的自恋,一个却充满自卑,我们时而觉得自己很优秀,时而感到自己很糟糕,尤其在青春期这个年纪,我们常常在这种对立的心态中对自己感到迷茫。

 

如何提升我们自我认同感: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认同即自我同一性的建立,这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当一个人形成了一种“自我认同”,也就意味着他对于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将要去向何方,以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有了一种相对稳定且连续的认知。

1.找到看待自己的位置,学会与自己对话

当我们把自己作为一个对象来评价的时候,其实最重要的不是那个被评价的自己,而是那个去评价自己的我们,是宽容的,严苛的,还是回避的。我们很难做到客观的去看待自己,但我们学会与自己对话,当我们责怪自己的时候,听听那个被责备的我们会说什么,当我们称赞自己的时候,体验那个被称赞的我们内心的感受。

2.在现实的成就中体验自我价值感

自我认同感不是自己臆造出来的,是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一件又一件的实事中建立起来的。一次次的逃避实际上是在告诉自己“我就是不行”,会不断加深我们对自己负面的感受,敢于去尝试,通过外在成就,即在生活中持续获得成功,提升和维持自我价值感,从而感觉自己被他人需要与喜欢。

3.在亲密关系中获得无条件的接纳

自我肯定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自我认可感,但无法满足人的情感和物质需求。我们需要在良好的亲密关系中,感受到即便自己就是现在这样,即便自己不够优秀,即便自己有很多糟糕的部分,都一如既往的被对方需要与喜欢,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4.自我认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一开始,埃里克森认为,自我认同主要是在青春期完成的(12-20岁),后来人们发现,青春期是建立自我认同的重要阶段,但发展自我认同其实是一生的主题。从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到自我认同、自我实现,必定会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自己更多的耐心,终有一天,我们会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成为那样的人!


美术类咨询
音乐类咨询
体育类咨询
导航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