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协调观 审美价值 地理视角
活动地点:师培通网络培训
活动主题:丁洪娇老师 《从美术审美角度谈地理人地协调》
张 菊老师 《实现地理学科的审美价值》
曾燕芸老师 《人地协调与审美判断——以整治前后的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活动内容:
2020年11月5日下午2:30,成都市关于地理视角的人地协调观与审美价值的系列菜单培训活动在师培通网上举行,我校全体地理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活动以美术与地理融合课程理论为指导,研讨地理教学中融入美术审美情趣以使学生最终深化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观的学习策略。
首先,我校丁洪娇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从美术审美角度谈地理人地协调》示范课,该节课以美术高考中的绘画要求为导入,引导为学生学习和观看优秀美术作品,然后建立良好的审美情趣,再通过课堂探究一“若在扎尕那修建大型游乐设施和酒店,你是否赞同?为什么?从自然和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和课堂探究二“若要实现扎尕那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你会为扎尕那未来发展提出什么建议呢?”加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形成人地协调观的思维构建,最后达到能力的提升。该节课利用深度教学理论,通过创设情景,以任务为驱动,加强知识和思维构建,实现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目标。
然后,由我校张菊老师进行关于《实现地理学科的审美价值》的专题讲座,张老师强调地理学科也能帮助学生对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欣赏从外在形式,深入到内在属性、机理和发展过程;地理学科的审美教育不仅仅关注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形态美,更关注探寻景观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扩展规律,体会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说明了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最后,我校曾燕芸老师的专题讲座《人地协调与审美判断——以整治前后的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联系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审美判断的重要性。审美判断是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其前提是形成美感和建立内在的审美标准,尤其要知晓对比与协调、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和谐呼应的形式美法则。并利用鲁尔区的案例说明了“人地协调”与“审美判断”的融合,有利于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得出结论就是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融入审美教育。
通过今天的菜单培训,老师们学习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也清楚了应该在地理教学中融入美术审美情趣以使学生最终深化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观,利用好课学科核心素养,做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尝试和改革,大家都觉得收获颇丰。